20周年|杨东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老师回望研究院20周年时写下的文字。同时,跟随杨老师的记录,一起回顾20年来研究院一些重要的行动足迹。也期待您在文末留言分享您与研究院的故事~
自然而然地,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从无到有,度过了少年期的懵懂和青春期的浪漫,进入了生命的第20年。
一路上有风景也有风险,有坚守也有煎熬,荆棘与鲜花相伴。蓦然回首,群山如黛,行人如织,才知道我们已经走了很远。
纪念是为了反思,回首是为了前行。
二十年前的疑问如影随形:你们是谁?你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很长一段时间,这个问题似乎是说不清的,好像与教育有关的我们都做。渐渐地,风吹云散,大道初现。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回答:研究院关注的两件大事是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
作为教育智库,在2014年、2015年我国首次智库评价中,21世纪教育研究院位列中国智库社会影响力第10名、社会智库的系统影响力第2名。
我们的立身箴言是“以独立视角研究教育问题,以社会力量推动教育进步”,我们的愿景是“成就最具公信力的民间教育智库”。
疑问变为专业性的:这有用吗?教育能改变吗?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已经走过的道路,也许可以提供一个注脚。无论教育价值观的改变、教育宏观政策的调整,乃至区域和学校教育生态的改善,我们都做出了具体的贡献。有人概括为“创建教育共识,影响宏观政策,改善教育生态,提供行动指引”。
我们已经走了很远,甚至超越了起初的想象。我们不说“因为山在那里”,而说因为我们有梦想、有行动、有目标、有方法。没有盲目的乐观,也没有妄自菲薄。我们相信行动的力量,相信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在大致相同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中,总有一些人、一些地区和学校做出不同凡响的成绩,显示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巨大价值。作为一个真实的案例,21世纪教育研究院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强大的社会需求,以及它如何定义了我们可能扮演的角色、可能达到的高度。
研究院行动足迹
2001年
10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在苏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册。因为研究院成立于21世纪之初,梦想培养21世纪新人,故而在名字中取用“21世纪”。11月,在苏州市举办首届“21世纪教育论坛”。日后,这个一年一度的大型教育论坛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曾就“国际化、数字化与基础教育”“多元化、法制化与民办教育”“新课程与考试制度改革”等多个教育话题组织深层次、多视角的探讨。
2002年
6月,“教育在线(http://www.eduol.cn)”网站正式开通运行。11月,与《人民政协报》合作创办《教育在线周刊》。
2003年
8月,首次“21世纪教育沙龙”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主题为“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长期以来,“21世纪教育沙龙”聚焦重大教育政策和教育热点问题,为关心中国教育的各界人士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2004年
3月,发布《中国教育蓝皮书(2003年)》。《中国教育蓝皮书》致力于从民间视角审视中国教育状况,研究中国教育问题,重点关注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2005年
10月,召集来自法学界、企业界、民办教育界的部分人士就《义务教育法》修改进行专题讨论,形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的修改建议》,提交全国人大。2006年
11月,举办“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现状、问题与建议”主题沙龙。来自西部地区的学者就贫困边远山区、牧区集中资源办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分享,提出逆向投入、多源办学、均衡布局与公平发展的建议。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后20%边缘化群体”的教育是研究院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2007年
1月,工作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在江苏,主要是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有数百所加盟学校;在北京,主要开展教育政策研究,出版年度《中国教育蓝皮书》,就教育重大问题举办教育沙龙、论坛等,并形成独立的工作团队。由此,苏州市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孵化为两个功能各异的新的教育NGO。
2008年
3月,《中国教育蓝皮书》英文版由荷兰Brill学术出版集团出版,正式走向国际学术界。截至目前,研究院已连续出版《中国教育蓝皮书》18本、英文版5本。12月,举办首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颁奖典礼,以独立、公正的评价推动地方教育的创新,开创第三方评价政府教育绩效的先河。从2008年至今,共开展六届评选活动,评选出129个案例,主题覆盖地方教育行政制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制度改革、发展民办教育的制度改革、农村教育改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创新及其他领域。
2009年
4月,杨东平在个人微博发表《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此文成为社会声讨奥数和课外培训的先声。之后,杨东平又针对该问题发表《我为什么反对奥数》《“应试教育”“择校热”的价值基础》两篇博文,并公布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治理“择校热”的建议。2010年
9月,举行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系列研讨会,相继在广州、上海举办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如何实现政府主导”专题研讨会。从围绕《规划纲要》的需求就重要专题开展调研,到制定并提交“建议方案”,再到举行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系列研讨会,研究院在这一过程中的深度参与成为民间智库进行教育政策研究与探索的重要一篇。2011年
8月,发布《北京市“小升初”乱象和治理:路在何方》调查报告,引起教育部、北京市政府高度关注。多年来,研究院发起的声讨“奥数”、揭露北京市“小升初”乱象、促进中小学生“减负”、抵御“超级中学”等一系列政策研究与倡导,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12月,与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灯塔计划联合主办的“2011全国教育公益组织年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两百多家公益组织齐聚交流。年会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倡导“让教育理想落实在细节中”,力图为教育公益组织展现中国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现状的综合图景。
2012年
11月,举办主题为“一切为了农村学生”的21世纪教育高峰论坛,共话“撤点并校”政策和农村教育的未来。会议发布十省调研报告《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评价与反思》。为解决农村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院开始了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切实支持,通过行动来推动农村教育变革。2013年
12月,举行“发现美丽乡村教育,探索农村教育科学发展”高峰论坛,发布《美丽乡村教育案例研究报告》与《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研究报告》。报告反映了中国大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仍挣扎在生存线边缘的命运,同时也记录了一些“小而美”“小而优”的农村学校的办学情况。2014年
11月,成立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旨在联合分散在各地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推动内部的交流、学习与合作;形成小规模学校共同体,让小规模学校的声音得以被社会听见。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服务的学校超1700家,参与“教师成长计划”的小规模学校教师达2万余人次。在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的资金支持和运营支持下,小规模学校开始主动探索自我成长之路,结成近20个区域联盟。2015年
4月,以“为生活重塑教育”为主题的首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在北京举行。“LIFE教育创新”项目的开展基本以两年为一周期,以发掘传播教育创新案例、开展多元教育专题研究、举办沙龙讲座等教育活动为常规工作,通常于项目期第二年以“教育创新峰会”形式,集中呈现项目成果。目前,项目历时8年,分别于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举办教育创新峰会。8月,举办首届“全人教育奖”颁奖仪式,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的马玲老师获首届“全人教育奖”。“全人教育评选”以塑造未来为目标,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寻找具有“全人教育”理念的教师,支持他们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实践并推广“全人教育”理念。自2015年至2021年,共有23位教师入围“全人教育计划”,其中6人获得“全人教育奖”。
2016年
11月,与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联合主办以“创新促进公平”为主题的WISE-LIFE中国教育论坛。论坛吸引了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教育创新者。LIFE与WISE在研究、内容和平台搭建上达成紧密合作。2017年
3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新公民计划编著的首本《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呈现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宏观整体面貌和动态变迁的教育蓝皮书,反映了2014年~2016年间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情况和变化。第二本流动儿童教育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于2020年11月正式出版。2018年
3月,发布《我国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研究报告》。报告揭示了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课业难度与考试压力不断增大、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明显恶化等问题的调查结果。报告提出,要改变教育治理中的“政府失灵”现象,形成价值共识和理想共识。改善公办教育品质,既需要规范学校行为,也需要改革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开展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恢复学校的办学活力等。2019年
开展大型农村教育调研项目《教育现代化视野下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和改善研究》,对东、中、西及东北的4个县域实地调查,了解县域内学校布局的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以及县城大班额问题的变化发展等,形成总报告和《农村家长教育选择机制》《四县农村教师队伍调研报告》《四县域学校学生调研报告》《互联网技术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等四个分报告。2020年
疫情期间,举办多场线上直播,主题涉及“后疫情时代的教育生态建设”“后疫情时代可以期待的教育创新”“在线教育时代,如何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教育评价改革向何处去”“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如何教、如何评”等。线上直播突破空间限制,为更多人提供参与研究院分享、讨论活动的通道。2021年
5月,与浙江省缙云县教育局联合主办“乡村教育振兴”沙龙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地方官员、校长、老师与公益人士齐聚缙云,赴10所乡村学校实地参访,并围绕乡村学校变革、教师发展、区域教育生态等议题开展沙龙讨论。11月,发布《乡村教育新观察——中国乡村教育发展报告(2021)》。
研究院走过20年,始终聚焦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致力于用行动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这一路,研究院经历了不少风雨,也收获了一些成绩,感谢每一位伙伴的长期陪伴与支持。接下来,我们还将和您一起回顾研究院的理念倡导和行动故事,欢迎您持续关注,期待您留言分享自己与研究院的共同记忆。下一个20年,我们也希望继续与您同行。